1. 羽毛球场地标准尺寸
羽毛球场地标准尺寸成长方形,各条线宽均为4厘米,场地上空12米以内和四周4米以内不应有障碍物。球场中央网高1.524米,双打边线处网高1.55米。
2. 羽毛球场地的横向分区
羽毛球场地横向被中线平分为左右两个半区。这种横向分区的作用在于发球时的站位规则,即单数发球区和双数发球区。在羽毛球比赛中,每一次发球的站位不是随意站的,而是有“单左双右”的规则,即得分是单数时在左边半区发球,双数时在右边半区发球。
3. 羽毛球场地的纵向分区
羽毛球场地纵向被分为前场、中场和后场三个区域。前场指的是从前发球线到球网之间的一片场地,主要用于接对方的网前球,包括搓球、勾对角、放网和吊球等击球方式。
后场则是指从端线到双打后发球线之间的一片场地,用于接对方的深球或长球,包括重扣、推击、平球和下压球等
中场则是位于前场和后场之间的区域,可以用于灵活地完成各种击球动作,如变线、抽拉等。
4. 羽毛球场地的单打和双打界限
在羽毛球比赛中,一般分为单打和双打。所以羽毛球场地也分成单打和双打界限。单打界限用红色表示,双打界限用蓝色表示。
5. 左右半区的主要作用
左右半区的主要作用在于发球时的站位规则,即单数发球区和双数发球区。在羽毛球比赛中,每一次发球的站位不是随意站的,而是有“单左双右”的规则,即得分是单数时在左边半区发球,双数时在右边半区发球。
6. 前场、中场和后场的作用
除了左右分区,平时我们还会将场地分为前场和后场,或者是前场、中场和后场,这样更能加深对场地的理解。
前场主要是离球网近,用来接对方的网前球,如搓球、勾对角、放网和吊球等。而后场则是离球网较远,主要应对对方的深球或长球,如重扣、推击、平球和下压球等。
中场则位于前场和后场之间,可以用于灵活地完成各种击球动作,如变线、抽拉等。
7. 羽毛球场地的尺寸
羽毛球场地为长方形,长度为13.40米,双打场地宽6.10米,单打场地宽5.18米。场地上的各条线均为0.4米。
羽毛球场地分为横向的左半区和右半区,纵向的前场、中场和后场,在比赛中根据单打和双打的界限进行区分。这种分区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比赛进行和发球位置的规定。了解羽毛球场地的布局和不同区域的作用,有助于选手更好地掌握比赛战术和技术。在实际比赛中,选手需要根据场地的不同区域,选择合适的击球方式来应对对手的战术和球路。